欢迎访问本协会网站,信息正在逐步完善中....

新闻动态

news dynamic
  • 行业资讯
  • 热点要闻
  • 产业政策
  • 冷链物流真的“热”起来了!

    发布时间:2022-05-17作者:来源:

    疫情之下,不少行业遭遇寒冬,但是有一个行业却逆势而上。

    搭上了生鲜电商大爆发和疫苗大规模运输的两列快车,如今更是迎来了顶层设计加持,行业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冷链物流真的“热”起来了


    01.优质冷链资源将迎来春天


    沿海地区冷链资源多,中西部冷链资源少的问题依旧存在,发达地区尤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冷库资源越来越稀缺。一方面是政府加强监管,对违建冷库加大拆除力度;再者城市中物流用地批复减少或无冷库建设用地;三是冷链市场需求的增加,多方面因素导致冷库资源紧张,必然会推动冷库租金上涨。第一代储存型冷库建设会越来越少,集仓储、加工、分拣、包装、办公等多功能的现代化配送中心会成为趋势。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化是冷库升级和改造的关注点。


    02.生鲜消费需求倒逼冷链物流发展


    生鲜电商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冷链物流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冷链物流质量将得到提高,政府对冷链基础建设重点扶持,越来越多的冷链服务商将出现。冷链物流服务成本有望降低,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带来的订单规模效应将会使冷链物流服务商的边际成本下降,从而形成正向循环。部分自建冷链物流将逐步开放,对于较为成熟的自建冷链物流将自建物流开放,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


    03.技术将驱动冷链服务快速升级


    随着易果、京东、盒马鲜生、超级物种、无人零售业态的发展,将带动冷链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与自动化设备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将迎来新的机遇。为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京东物流将陆续在全国范围内投放超过20万个智能保温箱,以其为载体,搭建起了全球首个冷链物流全流程智能温控体系,消费者将有机会实时查看在京东上所购自营生鲜商品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环节的温度反馈和实时位置,实现全流程可溯源。这些智能保温箱是集保温、定位、实时温度监测为一体,冷库和冷藏车也很快会实现,未来温度将会向消费者公开会成为标准服务。


    04.自贸区和跨境电商带动冷链新业务增长


    重庆、上海、福州、广州、天津自贸区的食品贸易业务日益增多,很多冷链企业和设施已经在自贸区建立并运营,比如洋山港冷链交易中心、福建马尾电子保税冷链库,有的甚至已布局冷链海外仓,以便在跨境冷链业务中占得先机。而继杭州之后,国务院于2016年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郑州市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也给冷链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会,大连港、郑州机场等也已经率先开展冷链布局。


    任重而道远


    01.冷链行业起步晚


    规划文件一出台,次日,冷链物流上市公司的股票纷纷涨停,领跑A股市场。


    然而纵观全球冷链物流行业,中国企业中显然还没有诞生领跑者。


    从行业角度来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冷链流通率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在97%以上,日本则90%以上,其中肉类达100%,而我国果蔬冷链流通率为35%、肉类为57%,水产品为69%。


    从企业角度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低,全球排名前十的冷链物流企业没有一家来自中国。


    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冷链物流巨头把冷链物流行业中的各种资源整合,冷库容量和冷库企业在地域上分布极不均衡,企业工商注册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续的冷链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比高达99.28%,冷链物流行业仍面临散、小、杂的特点。


    02.冷链物流环节多、加价多


    环节多、加价多,让冷链物流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成本高、利润低。


    中国的农产品种植不是大面积的,通常要经历从农户到各级分销商,再到农贸市场、生鲜平台,最后才能来到消费者手中。与国外从大农场到用户的简洁供应链条相比,我国从产地到用户的环节多,每经历一个环节就会加价一次,辗转流通过程中,不但果蔬损耗高,物流成本也随之上升。


    03.冷链物流结构分散


    而上述分散的冷链物流结构,也导致了行业标准难以统一。


    消费端驱动的市场规模扩张,让冷链物流承担配送的生鲜产品不但品类不同,而且在分装、拆卸、配送环节的具体情景也各不相同。同时,当前我国的冷链运输依然主要依靠人力完成,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道路上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因此有许多环节实际上是不能被企业完全掌控的,而非常依赖于员工的主观判断和操作习惯。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只能各管一段,断链和监管真空时有出现。品类繁杂、资金和人才不足,让行业仍处于一片散乱之中。


    中国冷链物流向国际化看齐,依然路途迢迢。


    中国冷链的未来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客观存在,但是在政策的激励之下,我国的冷链物流的确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产业链角度看,冷链物流行业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冷藏车冷藏设备和冷库等制造商,中游——运输型、仓储型、综合物流,和平台型企业,下游——食品生鲜、医药企业、化工企业等。


    2020年国内共有68家冷链物流及相关企业发生了78笔投融资事件,在26起已公开融资中,有18起融资额过亿,5起融资额超10亿。


    融资过后,行业百强准入门槛被提高至8961万元,在冷链物流这一重资产模式行业中,伴随着资金壁垒的逐渐形成,一大批中小企业的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A股市场上冷链概念股不过三十余只,加上顺丰控股、京东物流、申通快递等综合型物流企业,以及英特集团、中粮工科、九州通等下游企业,行业的新格局已经若隐若现。


    今后的一段时间,伴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张,行业规模的增长已是定局,企业间的竞争升级和市场的逐渐规范,也会让许多中小冷链企业被清扫出局,大企业的并购扩张和小企业的倒闭淘汰将会同步发生。欧美国家经历过的从分散到集约的行业发展历程,也即将在我国重演。


    物流企业非常看重冷链网点的布局扩张。对于综合型冷链物流企业来说,只有能够在全国将自己的冷链网点铺开,才能进一步缩短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距离,才能最终在价格和调度上建立起优势。


    总之,冷链物流已成为资本、电商和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而根据《“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还将每年投入至少50亿元作为专项资金补助,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行业标准不断升级的当下,冷链物流行业的未来还值得更多期待。

    1652754942290515.png